那天晚上十一点,华东某大型国企大院办公室灯还亮着。

茶水间有人煮了第三壶咖啡,没人说话,键盘声像雨点。总工老张突然站起来,把笔记本合上,手在抖。他说不行,开除我吧,我真的整不动了。声音不大,但整个楼层都静了。

他不是发脾气,是真撑不住了。甲方凌晨两点发来新要求,要他根据当天会议改报告,明天上午必须交。可他白天跑了三个工地,晚上还要处理另一个项目的图纸问题。

一天八个会,每个会都说“紧急”,每句话都记在本子上,像刀刻的一样。他翻了下手机,凌晨三点前必须把资料传出去,不然第二天现场就得停工。

这不是第一次了。去年冬天,他连续熬了七天,最后在车里睡着,差点出事。公司没人提加班费,只说“这是责任”。绩效考核里写着“响应速度”,没写“身体健康”。

项目奖金看着不少,扣来扣去,到手连五千都不到。老婆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家,孩子发烧三天了,他回不了。他说我在这行干了二十年,从技术员干到总工,现在倒成了最不敢请假的人。

这行当早就变了味。表面是国企,稳定体面,实际比私企还狠。

领导天天讲“奉献精神”,自己却准时下班接孩子。活儿全压在一线,中层干部只会传话,上面一句“加快进度”,下面就全员通宵。

更有甚者,有项目经理逼员工签“自愿加班协议”,说是怕劳动监察查。去年江苏某设计院就因为这事被告了,最后赔了二十万,但人走了十多个。

更离谱的是流程。一份报告要盖八个章,每个部门拖两天。等文件走完,现场早等不及了。业主一句话就能改设计方案,但审批流程还得重走一遍。

有人算过,一个项目真正干活的时间不到四成,剩下六成都在填表、开会、等签字。可出了问题,背锅的永远是总工。前年成都一个工地塌方,调查结果是设计变更没及时同步,可签字的是总工,处分也是他扛。

北京一家央企设计院,三年走了四分之一的技术骨干。离职原因清一色写着“个人发展”。其实大家都懂,就是干不动了。

年轻人嘴上不说,背地里叫“项目坟场”。招进来硕士博士一堆,两年内走一半。不是能力不行,是受不了这种消耗。

老张那天没被开除,也没人真敢开除他。他是高级工程师,持证上岗,项目离不了他。第二天他照样出现在工地,脸色发青,眼圈发黑。

公司发了内部通报,说“个别员工情绪管理需加强”,然后组织了一次心理讲座。讲师资历挺牛,PPT做了三十页,最后结论是:多运动,多睡觉,别想太多。

笑死人了。谁不知道要睡觉?问题是活儿堆着,你不干,有人干。

前年有位结构工程师跳楼,遗书里写“对不起家人,但我真的太累了”。事后公司发了个声明,说“深切哀悼”,然后继续招标新项目。

没人提制度问题,没人反思管理方式。仿佛人命和工期比起来,轻得像张废纸。

这行当不缺能人,缺的是尊重。你让一个人二十年如一日地拼,却不给他喘息的机会,不给他生活的空间,那他迟早会崩。老张那一嗓子,听着是崩溃,其实是清醒。他终于明白,自己不是机器,修不了无限循环的bug。

现在他开始偷偷改简历了。不是想跳槽,是想逃命。他说再干两年就退,哪怕去工地看门,也不在这儿当“高级工具人”。我知道他不是个例。全国多少总工、项目经理、技术骨干,白天西装革履,晚上在办公室靠安眠药入睡。

他们不是不想干好,是这活儿根本不给人活路。